泽州便民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1966年,塔克逊在林卡村开始种菜,并由一个生产班负责

2023-03-28| 发布者: 泽州便民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塔克逊林卡生产班刘光福1、塔克逊林卡生产班土地来源岗巴独立营自1961年组建后,第一届营领导班子经与西藏军...
沈阳祥芸医院好不好 https://myyk.fh21.com.cn/hospital_22274/pj.html

塔克逊林卡生产班刘光福

1、塔克逊林卡生产班土地来源

岗巴独立营自1961年组建后,第一届营领导班子经与西藏军区生产部联系后,岗巴营各分队抽调人员组成生产班,在羊八井种过萝卜、洋芋、大白菜(西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个老品种疏菜)。收获的蔬菜运回岗巴营后,就给各边防队分一点,用麻袋装好,运送到各边防队,改善一下边防队生活。由此,岗巴边防队干部战士第一顿吃上从羊八井种的新鲜疏菜,就说:“象吃肉一样的打牙祭”。所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岗巴各边防队吃顿新鲜菜称为打“牙祭”。

营里感觉到去羊八井种菜,路途遥远,收获甚少。次年与日喀则地区联系,在日喀则地区开荒蔬菜。各连抽调人员组成生产班,前往自喀则以种萝卜、洋芋、大白菜为主。收获的疏菜拉回岗巴营后,采用同样的方法给各单位分配几麻袋,尔后送往各边防队。

岗巴县属喜马拉雅山地貌,全县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最低处是林卡村驻地东北8公里处,海拔4375米。

1966年7月,奉上级指示,塔克逊边防队的干部战士从亚东伐木场撤回到塔克逊。营作战参谋祝明昌将塔克逊防务工作移交给边防队主要领导。祝参谋带领四连干部战士归建原单位四连休整,执行新的任务~就是贯彻落实伟大领袖的“五.七”指示。

即:1966年5月7日,领袖审阅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写信给林彪,指出“军队应该是一个大学校”。要求部队要把军学、军农、军工、军民这几项都兼起来,并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在突出政治的岁月,干部战士认真学习领袖“论军队生产自给,兼论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的重要性”一文。通过学习,使大家受到深刻教育,进一步懂得我军三大任务的重要性,即打仗、做群众工作、生产(通常称“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执行三大任务,是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决定的,是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具体体现。

在高海拔的岗巴独立营党委,号召部(分)队,在执行艰巨的卫国守边任务和其它任务的同时,发扬抗战时期,英雄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大战南泥湾精神,结合本连驻地实际情况,自已动手,开垦荒地,种青稞、喂马匹、养生猪、种疏菜,生产自给,不但能改善连队生活,减轻人民的负担,而且带来许多副产物,这些副产物就是:一是改善官兵关系,官兵一道生产劳动,亲如兄弟。二是增强劳动观念,勿忘农民本色。三是将一年四季的一日三餐“老梭标”,自己种新鲜蔬菜,那怕是萝卜、土豆、大白菜也能调剂、改善连队战士生活,增强指战员体质,安心连队工作(这三点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边防连队建设来说是很重要的)。

岗巴军地领导为认真贯彻落实领袖的“五、七”指示,经岗巴营与岗巴县政府领导协商,县政府领导同意岗巴驻军在林卡村开垦荒地种青稞和种疏菜,限制在1000亩地以内;营直队,四连分别在驻地附近,由群众划定地方开垦荒地试种疏菜。从此,营直队在驻地河对面、四连在驻地后面开始播种萝卜、土豆、大白菜,调剂、改善生活。

岗巴营通过县政府、龙中区、与林卡村协商,同意给岗巴营划了八、九百亩长有矮荆棘、野草等贫瘠的荒土。在林卡村村干部指定地方和片区内,基本上是荒土不长草的地方,青草长得茂盛的地方,群众要保留为草场放牧。为此,四连抽出部分战士,营值队机关也抽调人员前往林卡村。掀起开垦荒地热潮,经过三个多月时间,他们用园锹开垦荒地800多亩。次年由四连抽调人员播种三个月青稞种子800多亩(当年西藏团以上部队后勤设有生产股,分区有生产科,给连队供应各种疏菜种子,青稞种子分为三个月种子、四个月种子。海拔4200米以上通常选购为三个月青稞种子,海拔4200米以下为四个月种子),经过精心田间管理、浇水、施肥,收获青稞10多万斤,上交日喀则军分区后勤部10万斤,本营留存几万斤喂养马匹。

两年后,因部队以战斗队为主,奉上级指示,将开垦土地移交给林卡村,经过营领导与县政府、村干部商量,要求保留100亩土地左右,移交给塔克逊连队种疏菜(因该连驻地海拔在4800米左右,不能种菜)。这就是当年塔克逊边防队前往林卡搞生产种疏菜土地的来源,由此,塔克逊边防队在林卡也有自己耕种生产的土地,每年春耕生产季节,连队都要安排干部战士前往林卡搞生产,为连队调剂生活种萝卜、土豆、大白菜三个疏菜品种,播种青稞作为喂马养猪的饲料。

2、守护林卡生产班

塔克逊边防队驻地相距林卡生产班约70公里左右。昌龙河畔一栋独立的土坯房屋座落在大平坝中间,墙体是泥巴土坯砖砌起来的,墻体内外用泥浆粉抹一下,并排三间,房顶是用红柳树棒棒,树枝横搁着,铺上青稞杆,上面用泥土盖上厚厚的一层,用泥浆抹成光滑的泥土屋面,以免风刮土,霜雪浸漏。房屋空高约2米左右,座北朝南(朝昌龙与岗巴方向),纯属藏族式的民房,多数人以为是牧民或者老百姓住房。这栋房屋就是塔克逊生产班人员的住房,房屋中间是厨房,两边住人。每年生产班的疏菜收完后,就留三、五名战士驻守在这栋土房里看守本房屋。在生产班的孤独感是常人难以想象,特别是冬天犹为突出。

站在生产班土屋处,举目可看到昌龙连队军营,但实际单边步行要走四、五个小时,中途要趟过一条河流,步行沙滩大约需要10分钟,正常情况下,水淹过膝盖,洪水季节就不能涉水过河。冬春季节河水结冰,也不能贸然踏冰过河,以防掉入冰窟窿内。生产班每年收割青稞、疏菜以后,就留3、5个人驻守在生产班。留守人员为打发孤独寂寞的时光,选择一名老兵步行到昌龙连队,尔后在昌龙连队等候岗巴车辆到达昌龙,再前往岗巴营部,找老乡借小说。如《福尔摩斯侦探》、《林海雪源》;找一些《红旗》杂志,《解放军文艺》、《半月谈》、《解放军报》、《西藏日报》(包括藏文版)、《战旗报》等书刊、报纸,不论什么书籍,都收集起来,这位战士通过老乡在营直队炊事班找一条麻袋,将收集起来的书报、信件、购买的肥皂、香皂、牙膏等装入麻袋内,待有车辆到昌龙连队时,搭车到达昌龙连队,再扛着麻袋回生产班。战士通常都是阅读“季报”、“半年报”,甚至“年报”。收到季度信件算比较快的,通常都是半年信件。

在生产班孤独的战士,偶尔步出门口时,看见岗巴到昌龙的汽车,就吼跳起来,岗巴的汽车到昌龙了。只要看到车辆,心里都感到非常高兴。他们望着前面跑的是汽车,后面是沙尘飞扬。

生产班驻守人员,每年在三月底,或者四月上旬,岗巴县昌龙河流封冻的冰层开始融化,冻土开始解冻,昌龙公社的林卡村驻地的群众为春耕生产放水淹地,备耕春播之初。林卡生产班驻守人员就会派一名战士到昌龙三连通过电话向连队报告年度种生产人员。若在昌龙遇上有车辆到岗巴时,战士会搭顺风车回到塔克逊连队,向连队领导当面汇报生产班住守人员情况,提出春耕生产建议,选调搞生产的人员。

3、备耕搞生产

党支部通常会根据当年年度工作计划,选定吃苦耐劳,工作扎实的一名班长以及藏族战士、汉族战士,确定一名副连职干部带领一个加强班,或者一个健制排的人员,到林卡搞生产。尔后将前往林卡搞生产人员情况及所需车辆运送人员、随行携带的被褥、主(副)食;运送肥料的车辆向营里报告。营里会根据车辆运输情况,优先派出车辆前往塔克逊连队为备耕生产做好运输工作。只要营里派车抵达连队,连里就会依秩序派公差人员拿着园锹,随车前往相距边境线二、三十公里牧民冬季牧场或夏季牧场羊圈撮羊粪,如果是冬季牧场羊圈,羊圈羊粪较少时,牧民不允许当兵人员撮羊粪。如果羊圈羊粪底层较厚,牧民也严禁当兵人员将羊粪撮到底层,必须保留羊粪一定厚度,使冬春季节地下不是冻土,保证羊群度过寒冷的冬春季节。为此,往往要到夏季牧场羊圈撮羊粪为佳。撮羊粪时,若遇羊圈地势好,风平浪静,还算幸运,一个班的人,齐心协力,两个多小时左右就撮满一解放牌车(以车辆无缝挡板平齐)。若遇刮乱头风、下冰雹,就害苦了战士们,战士们撮一园铲羊粪甩到车上时,羊粪灰尘全被风吹跑,甩进车箱内的只是羊粪颗粒和沙尘,这样既费时又费力,羊粪质量较差,战士们脸上、耳朵、鼻孔、颈部、身上会布满羊粪灰尘,遇上这种天时,装一车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任务。所以,在塔克逊要吃上一顿绿叶菜,就得先偿试“羊粪灰尘”的味道(以下撮肥料段,有恶心发呕同志,请勿看)。

羊粪作为种萝卜、土豆,大白菜的底肥。人大粪作为浇灌萝卜、大白菜的追肥。塔克逊海拔高,厕所的大粪基本上是冻粪,特别是隆冬季节,大便槽被大便封冻,每周依排、班秩序,全班战土拿的拿扫帚、持的持钢钎、扛的扛园锹、出公差打扫厕所,有的战士用钢钎在厕所内大便槽打“石尖”、通“山峰”,有的战士在厕所外,用钢钎捅冰冻的大便池,把大粪通成“石头砖砖”,尔后用园锹把“石头砖砖”撮到一边堆码成堆,尔后在“石头砖砖”上撒上沙粒,从而防止冻结成“山峰”,由于海拔高,气温低,不长蒼蝇不长蛆,确实是屙屎不长蛆的地方。

春耕季节来临,营里派车来送肥料,驾驶员把车辆开到厕所傍,再把那些“石头砖砖”,用园锹撮上车,装满大半车就不装了,以免车辆超载,运行爬坡抛锚。尽管如此,车辆在运肥前往林卡生产班途中,在行驶一道河流中,车辆有时也会陷入河流沙滩里。尔后由生产班人员步行到昌龙连队,打电话到营里,请派车辆来救援。营里只有派车前来把车辆拖上岸来。生产班的战士们再将那些“石头砖砖”卸下车来,撮入土坑里,待触化后,正好浇灌疏菜作为追肥。

生产班人员先放水淹浸土地,待土地浸透三、五天后。战士们每天起早摸黑地用园锹翻地,左右手紧握园鍬把,将园锹尖插入土面,再用左脚或右脚踏上园锹“耳朵”,用力一踩,用左右手的合力翻起泥土成砖砖,待翻起几铲土砖砖后,再用园锹砍细土砖砖,搁平地面土,不停歇的翻土,每天不知要重复这样弯腰伸腰,脚与手并用合力翻土地几百次,几千次。前三天,由于六、七个月未进行体力劳动,居家“冬眠”,突然开始劳动,还要适应室外自然气候,腰酸臂痛双脚软,手腕酸痛,手掌生血疱,晚上睡觉全身都酸软酸软的间歇痛,总不是滋味,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劳动一个星期后,全身筋骨活动开了,也适应强度劳动,适应了自然气候,劳动起来也舒展开了,也不显得很疲劳了。

为了赶季节,连队负责指挥搞生产的干部与村干部商量,请老百姓的牦牛帮助我们耕上几天土地,而后用犁耙碎细犁土,这样就赶上春播季节。如:1984年,副连长祝安伦率领一个建制排到林卡种生产(过去是一个加强班搞生产),这年是三个班,二十多人种生产。住宿环境、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在种生产的初期,由于天寒地冻尚未彻底解冻,土又不好撬,水渠垮塌,从河里又引不来水淹土。我们的战士想办法,出主意,如何从河里引来水源,单凭二十多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祝副连长就去与当地书记洽谈,请当地群众帮助我们修整水渠,地里挖水沟,防涝引灌。书记对生产班的春耕生产工作很支持,书记叫群众帮助挖沟渠,帮助我们干活路,把河里的水引到地里来淹地。生产班的同志在种青稞、洋芋、萝卜、大白菜的同时,祝副连长带着疏菜种子到村里指导老百姓如何播种疏菜,因为林卡的老百姓还不会种菜,如何平整地面,如何施足底肥,怎样播撒种子,菜苗出土后,如何留粗壮苗,拔掉多余的弱小菜苗,如何施肥,从种菜技术上指导老百姓种好菜。老百姓吃到自己种的疏菜后,觉得当兵的很好。

由于军民关系处理得好,生产班的同志喊他们干点活,整理一下水沟,或者要去老百姓羊圈拉点羊粪,到牛圈拉点牛粪,老百姓都乐意的让当兵的随便去拉羊粪、拉牛粪。生产班去群众家里要点农俱、群众也很支持,从未说不借给的话。生产班无专职炊事员,由生产人员轮流煮一个星期的饭。在生产劳动期间,上午、下午只是提前一小时回去煮饭炒菜,煮饭的高压锅还是1966年营部开荒时留下来的一个。

有一天,班长王祖德,在煮饭时,高压锅爆炸了,把王祖德的一只双眼珠都打出来了,在地里干活的同志们,听到爆炸声后,立即丢下劳动工具跑回厨房,见到王祖德有一只眼珠被高压锅盖打鼓出来了,祝副连长用毛巾把王的眼珠按进眼眶内复位以后,用毛巾把眼晴包好,尔后派两名藏族战士以最快速度跑到昌龙三连,用电话向营报告,营里立即派车来把王祖德送到日喀则陆军第八医院治疗。后来一只眼睛由此失去光明被评为残疾。

生产班的战士们充分发挥积极上进的思想,从早上起来一直干到天黑都无怨言,只是在中途吃饭三顿饭而外,都在地里挖土,除草,施肥,管理,一整套流程都按照乡村农民种地办法来做。生产班的战士大部分来自农村,基本掌握了农活技能。1984年无论是种的青稞还是萝卜、洋芋都获得大丰收。日喀则分区来运走青稞一万多斤,疏菜也获得大丰收。为此,祝安伦副连长于1984年荣立三等功一次。

每年九、十月份,塔克逊的指战们見到林卡生产班的同志们运回的洋芋、萝卜、大白菜三样疏菜时,战士们就会欢呼起来:“我们可以打“牙祭”,改善生活了。”卸车时,根本不用派工差,全连战士自觉地来卸疏菜,扛到炊事班,地窖储藏起来。九月分可以改善一下生活,吃上新鲜菜。到了十月中(下)旬,冬季来临,萝卜和洋芋储存在地窖里,成为冻萝卜,冻土豆就不好吃了,有一种熏鼻的异味。只有大白菜洗净,凉晒后淹制在一个大铁皮缸里(一层菜,一层食盐及调料),淹制成酸菜,可以调剂一下生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塔克逊的干部战士在驻地自然环境气候极端恶劣摧残的同时,还要煎熬着顿顿与“老梭标”打交道的生活困境。时隔三十多年的今天,塔克逊官兵生存环境的不断改善,吃、住、行、巡逻装备等物质生活与当年的生存条件相比,那简值是天壤之别,今非昔比。她像征着:国富军强,钢铁边关。

(注:感谢祝安伦、王建等同志提供林卡生产班情况)

(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刘光福:籍贯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1972年12月入伍,在西藏日喀则边防服役16个春秋,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职干事,连政治指导员,驻岗巴县56206部队副部队长转业返渝。转业就职于重庆市石柱县建设银行支行至光荣退休。“青春无悔、赋闲怀旧”,律诗、随笔等“思念战友,追忆边防”的真情流露,被军地友人广泛称赞……

作者:刘光福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泽州便民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泽州便民网 X1.0

© 2015-2020 泽州便民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